湖州在線訊 記者日前在吳興區東林鎮新鳳鳴集團湖州中石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看到,10余輛具備主動避障、自動裝配等功能的智能落筒無人車往來穿梭,井然有序地將生產線上的產品運送至分級包裝車間。借助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化操控系統,企業資源有效利用率和競爭力提升明顯,今年上半年的產值同比增長56.7%。
借力“智造”實現轉型在湖州傳統產業的企業中已不是新鮮事。今年以來,我市以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為抓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升傳統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上半年我市重點傳統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吳興區服裝制造業、南潯區家具及竹木制品制造業成功列入省第三批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分行業試點。“推進互聯網+、機器人+、大數據+的智能化生產水平已成為傳統產業尋求轉型的重要抓手,圍繞‘智造’的主題,近年來我市持續推進了‘三百雙千’工程,整個產業的智能化程度提升明顯。”市經信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上半年全市重點技術改造投資完成率達62.9%,列全省第一,新增機器人1107臺,工業設備聯網率達42.9%。
探索推進“5G+智能制造”新模式是今年傳統產業數字化的一個重點,今年上半年全省首個工業運用5G基站在諾力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啟用,讓生產車間在自動化的基礎上實現數字化、移動化,大幅度推進了企業的智能制造水平。諾力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數控加工中心,焊接、搬運、噴涂機器人,AGV,RGV和立體庫等近300臺生產設備都已相繼入網,下一步企業將在一帶一路沿線上的海外工廠進行新一輪的數字化建設。
據悉,目前我市已建立62家企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項目庫,推動歐詩漫、泰普森、大東吳集團3家企業簽約阿里云supET“1+N”工業互聯網平臺,共有企業2050家在上半年實現“上云”。為進一步提升傳統產業智造水平,目前我市已出臺《湖州市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提升實施方案》,圍繞數字化設計、工業互聯網、智能化技改、企業“上云”、數字化管理、數字園區建設等方面,到2022年,我市將培育20個市級以上行業級、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開發100款以上工業APP,上云企業達到2萬家,為爭創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級示范區提供堅實支撐。